豫教网

2020年河南两会,这些来自教育界的代表、委员们发出了哪些“好声音”?

来源:综合整理

内容摘要
追梦不辍教育人,奋蹄扬鞭新征程

追梦不辍教育人,奋蹄扬鞭新征程。

今年的河南省两会,来自教育界的代表们最关注哪些问题?提出了哪些建议?小编整理了部分代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的相关内容,做了小小“集锦”——

刁玉华:“顶天”“立地”,

打造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为河南发展产出实实在在的成果

刁玉华.jpg

1月11日上午9时,河南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介绍说,下一步,河南着力打造本土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加快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十三五”规划,省财政要累计筹措40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截止到目前,已经到位了28.1亿元。此外,加强河南省的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的建设。到2023年,准备立项9所特色骨干大学和8所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届时,这17所学校能够有3所左右的高校建成行业领先的国内一流高校,有5个左右的学科达到国内一流的水平。

刁玉华还透露,省教育厅正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积极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的高校进行对接,争取其能在河南设立研究院或分校,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

刁玉华表示:“要打造顶天的水平,为我省争取更多的高校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坚持立地,为河南发展产出实实在在的成果,持续增加解决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我省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落实作出贡献。”


穆瑞杰:建立健全涉农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穆瑞杰.webp.jpg

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穆瑞杰

作为一所涉农高校的党委书记,穆瑞杰最关心的还是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人才的培养。

他建议:

一、加大对涉农高校的支持力度

加大对涉农高校的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涉农高校的办学条件,强化涉农特色项目资金支持,增列涉农高校专项发展资金,提高涉农高校农科专业生均拨款,从政策上、资金上为涉农高校发展提供保障,帮助涉农高校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二、从明确人才培养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行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培育学生“爱农知农为农”素养。

三、构建“校、企、政”三方合作融通平台

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校企、校政合作平台,高校为社会供给专门人才;企业为高校课程设计、实训设计、毕业设计提供支持。

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突破现有师资聘任制度规制,探索、激活企业高素质人员参与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机制的活力,政府牵头参与宏观管理,调解校企利益冲突,为校企合作提供服务保障。通过“校中厂”“厂中校”,实现专业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教师学生实践水平及服务三农素质双提升。

四、建立健全涉农人才激励机制

一是对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设置专项投入,实施薪酬激励保障政策,切实提高涉农高校毕业生薪酬待遇,落实毕业生就业补助津贴、安家补助等相关政策。

二是对返乡创业大学生,在土地使用、金融信贷及农业补贴等方面要有相关优惠政策,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保障政策。

三是加大对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的后续支持力度,健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树立学生在基层就业的荣誉感。


李花:三个提案“护航”校园安全

李花.webp.jpg

河南省政协委员、宇华教育集团总裁李花

 李花提出了三个提案,都与校园安全相关。

一是加强乡村小学互联网硬件建设,共享互联网优质教育资源。

她提出,乡村小学也要接入高速网络,保证乡村学校网络畅通,解决乡村学校互联网建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城市优秀师资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线上远程教学,提供网络授课,实现城市小学生、乡村小学生同时上课学习,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

二是校园消防问题。

李花建议,进一步加强在中小学开展消防安全演练工作,确保师生“常常能练手,人人会操作”。安排专业消防员进校园、进班级,手把手教师生模拟消防安全逃生,培训使用消防安全器材,使中小学师生群体掌握一定的消防技能。

三是近几年成为“热点”的“校园贷”问题。

李花说,高校首先应更好地担负起‘育人’的责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提升金融安全意识,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合法的信贷消费。另一方面,堵不如疏,银行应加大正规金融服务主动供给力度,并对合法合规的‘校园贷’产品进行公示,以形成一定的预警机制。

 

李勇:加快推进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深化产教融合

 李勇.webp.jpg

河南省政协委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长李勇

1月10日,李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推进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推动企业多形式参与本科办学,促进企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要素全方位融合。 

如何扭转全省本科高校发展现状,提高本科高校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李勇建议省政府加大对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支持力度。 

李勇认为,在全省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上,配套政策仍待完善,建议进一步落实落细产教融合政策,找准推进产教融合的切入点。 

同时,要依托现有本科高校建设产业学院,新兴产业具有多行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等特征,依托现有本科院校能更好地培养新兴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 

此外,要充分调动企业、本科高校共建产业学院的积极性。政府应从学科、教学、科研等政策方面,引导本科高校围绕新兴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在招生、经费和土地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应出台投资、财税、用地、金融等具体措施,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积极性,激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参与教学改革,积极开创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参与产教融合工作新格局。

 

王清义: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互动合作机制

王清义.webp.jpg

河南省政协常委、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清义

1月9日,王清义接受记者采访时就黄河下游治理等问题作了阐述。 

“黄河滩区治理主要考虑因素包括防洪行洪和滩区群众的经济发展问题。”王清义表示,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农则农,具备条件的可以进行滩区改造提升,部分滩区继续推进居民迁建工作。 

与此同时,积极推动桃花峪水库工程的早日上马。兴建该工程后,可进一步扩大我省黄河水资源供水的覆盖面,可将黄河南北两岸形成水系连通,对缓解豫北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互动合作机制。建议全省建立省级层面的联席会议机制,统筹解决沿黄各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方面的信息孤岛和同质化竞争问题。整合现有沿黄湿地保护区,打造统一的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沿黄旅游精品路线,统一规划沿黄文化景观和博物馆体系,打造黄河文化长廊。

 

魏蒙关:乡村振兴关键在科技、在人才

魏蒙关.webp.jpg

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魏蒙关

1月8日下午,魏蒙关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乡村振兴关键在科技、在人才,魏蒙关现场为大家分享了两句话:“让农民少花钱”和“让农民多赚钱”。

 “作为农业高校,投身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一定要把自身的人才、科技优势和当地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让高科技、新技术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亿万农民。” 

河南农大很多专家,“长期和农民摸爬滚打在一起,以田间为课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科教兴农的初心在服务基层和服务农民的行动中开花结果。”

魏蒙关表示,今后,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河南农大将持续做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工作,围绕“五个振兴”,打好“组合拳”,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保驾护航,让父老乡亲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

 

纪多辙:建议河南成立甲骨文保护与研究领导小组

纪多辙.webp.jpg

河南省政协委员、安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纪多辙

1月10日,纪多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甲骨文保护与研究领导小组,对于深化上古史研究、探究中华文明起源、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河南省作为甲骨文的发源地、国家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项工作八家成员单位中唯一的地方政府,对甲骨文保护与研究负有重要的领导使命。

纪多辙认为,为便于对上与国家协同工作机制对接,对下协调省内资源和力量,建议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由省领导牵头,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科学技术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多部门参与的甲骨文保护与研究领导小组,将河南省的甲骨文收藏保护、著录考释、人才培养、活化利用的组织领导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作出河南的贡献。


别荣海:打造黄河流域中医药产业链

别荣海.webp.jpg

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别荣海

 1月13日,别荣海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意义重大而深远,而中医药产业链具备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科技含量高等显著特点,“将黄河流域中医药产业链作为支柱产业来规划和推进,具备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别荣海说,应积极构建黄河流域中药产业联盟及中药产业链条,由政府出面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参与跨区域合作,推动不同职能部门、企业、组织的跨区域合作平台和机制构建,形成既有规模优势又布局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保障黄河流域地区间协同发展,从而加快科研产出、企业效益、生态环保等同步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孔留安:发挥产学研结合特色,融入重大国家战略

孔留安.webp.jpg

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大学校长孔留安

当前,洛阳被定位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中共河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支持洛阳打造引领全省发展的“双引擎”。

孔留安认为, “副中心和双引擎都需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的积聚和支撑,洛阳发展定位的提升也为高等教育的提升带来了良好机遇。”

他介绍说,河南科技大学是和洛阳工业建设相伴而生,学科专业设置也与城市工业特点高度吻合。利用这些优势,河科大与洛阳市委市政府政策和央企密切结合,在近年内主持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全国高校中位列前50位,居河南高校首位。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学校与洛阳地方大型企业共同合作,将成果产品化、产业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结果。”

孔留安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更好地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为洛阳打造“新引擎”贡献河科大力量。

 

宋争辉:建议加快培养河南基础教育高素质教师队伍

宋争辉.webp.jpg

河南省人大代表、信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宋争辉

 1月9日,宋争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建议加快培养河南基础教育高素质教师队伍。

“应从各个环节入手,采取超常规的举措,着力解决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整体不高、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等问题。”

首先,要提高师范生生源质量,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最优秀的人。比如实行提前批次录取,选择师范类高校作为试点,实行一本录取;尝试增加面试环节;优化招生结构,以定向培养的方式扩充农村生源,实现教育公平。

其次,加大力度,实施公费师范生政策。同时,要重点支持两到三所师范类高校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我们建议,省里应出台支持师范院校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对两到三所师范类高校在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力度。”宋争辉说。

此外,可改进教师资格制度,提高教师准入门槛。

在提高岗位的人才吸引力问题上,宋争辉建议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可尝试建立教育公务员制度,将公办中小学教师列入国家公务员体系。

 

孙先科:大力支持特色骨干大学的优势学科建设

孙先科.webp.jpg

河南省人大代表、郑州师范学院校长孙先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高等教育方面,孙先科表示:“我希望在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高标准通过首轮国家评估验收的同时,尽快大力支持特色骨干大学的优势学科建设,力争在下一轮的一流学科选拔中,河南高校有新的学科入选‘双一流’。尤其是对上一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和B+的优势学科加大支持力度,为下一轮的评选做好准备。”

不同于“双一流”高校和特色骨干大学,对于新建的本科院校,孙先科建议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子,是这类院校内涵提升的有效途径。但企业与学校合作过程中,利益分配缺乏政策支持,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让企业投入回报合法化。

 

陈建国:我省需扶持和建设一所高水平医科大学

陈建国.webp.jpg

河南省人大代表、新乡医学院党委书记陈建国

1月12日,陈建国接受采访时表示,河南需要进一步加强高等医学教育建设,强力扶持和加快建设一所以西医为主的高水平医科大学。

据了解,新乡医学院承担着全省50%以上西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任务,同时承担有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贫困地区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特色培养项目。

陈建国表示,建成高水平医科大学,将有利于健康精准扶贫工程的实施,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切实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另据了解,根据《河南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新乡医学院将更名大学。

 

卢奎:加大创新创业引导支持力度

卢奎.webp.jpg

河南省政协委员、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校长卢奎

1月9日,卢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引导支持力度,为创新创业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更为周密的服务和更为有力的支持。

他认为,要从政策、资金和平台三方面进行支持。

在政策方面,制订更为宽松的创新创业政策和更易于操作的创新创业实施细则。

在资金方面,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延长资金支持时间;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资助强度和立项比例。

 “建议建立公共创新创业技术服务平台,包括高校、科技园区、跨学校、跨企业的创新创业技术服务平台,为实体型创业人员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卢奎认为,高校教师也应以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成果为依托,积极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创新产品。

 

贾修国:加强高职扩招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微信图片_20200116155428.jpg

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贾修国

1月9日,贾修国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加强高职扩招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贾修国认为,要做好高职扩招生高质量培养工作,一定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将高职扩招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建设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为高职扩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同时,应发挥河南省国家职教改革发展试验区的引领作用,探索作为常态化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贾修国建议,可建立试点制度,选择若干所学校开展高职扩招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支持试点学校在教育部《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框架下,积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实行多元评价,为建立高职扩招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先行先试。

 

谭贞:建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机制

谭贞.webp.jpg

河南省人大代表、黄淮学院校长谭贞

1月13日,谭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行政部门、行业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已形成广泛共识,建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落实省级政府统筹责任,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谭贞建议,一是省级层面出台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转型的激励政策。二是提前启动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或“双一流”应用型本科建设计划。三是大力支持高校探索分类教学、特色发展,加快全省高校分类管理的实施。四是提前谋划,在有条件的县区设立高等专科职业学校,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五是理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财政供给体制,将学院纳入省级财政供给保障范围。


刘合行:优化义务教育学校整体布局  解决乡村中小学办学规模萎缩

刘合行.webp.jpg

河南省政协委员、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合行

1月9日,刘合行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他提出通过优化义务教育学校整体布局,解决乡村中小学办学规模萎缩问题。

刘合行建议,应引导教育资源整合,撤并学生人数少的学校,优化乡村学校布局,做到兼顾周边村落。

同时,把扶持农村中小学教育作为扶贫工程的重点,加大引进优质教师资源,强化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制度管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推进教育质量提高,脚踏实地做好做强农村中小学教育。

在政府均衡城乡教育投入方面,可以合理分配教育预算,向农村中小学倾斜。高标准建设寄宿制农村中小学,添置教学设备,完善体育设施。

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健全农村教师的在职进修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此外,加强农村和城市教育合作,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吸引大学生和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张林:破除职业教育体系的天花板,做实“类型高考”

张林.webp.jpg

河南省政协委员、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林

1月9日,张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打造“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上,建议做实“类型高考”。

张林建议,在应用本科招生计划中单列出职业教育类型招生计划,与高职高专一并考试、一并录取,树立职业教育类型形象,为有志于技能成才的优秀学子提供进入更高层次学校学习的机会,也为培养出更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同时,他建议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河南省一流学校设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对接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优秀学子拥有上升空间,破除职业教育体系的天花板,真正使职业教育成为一种类型而非层次教育。

关注豫教了解更多前沿资讯

责任编辑:靳华


Copyright © 豫教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02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