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教网

超赞!新中国成立70年来河南最隆重的教师节表彰大会召开!

来源:教育时报

内容摘要
9月7日上午,河南省庆祝第3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在河南省人民会堂召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教师节设立35周年。9月7日上午,河南省庆祝第3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在河南省人民会堂召开。


会前,在河南省人民会堂,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陈润儿率四大班子领导和省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接见了全省优秀教师代表。


上午9:00表彰大会正式开始。


大会由河南省副省长霍金花主持

大会宣读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突出贡献教育人物”名单和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表彰决定。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河南省突出贡献教育人物”上台接受颁奖


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
先进工作者代表上台接受颁奖


河南省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代表上台接受颁奖


河南省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代表上台接受颁奖


颁奖过后。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喻红秋发表讲话。喻红秋指出,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就是全省近170万教师队伍中的杰出代表。大家身上展现出来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职业操守,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宝贵品质值得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共同学习。希望获奖教师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为河南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再立新功。


“河南省突出贡献教育人物”,全国、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全国、全省模范教师,河南省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019最美教师等,郑州市部分师生代表等千余人参加表彰大会。


表彰大会结束以后,为纪念以身挡车救学生英勇去世的李芳老师创编的多媒体音画剧诗《星空》开演。

2018年6月13日,李芳老师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一年来,我们一直被深深的感动所包围,我们通过参与“向李芳同志学习”的系列活动向她致敬。


作为“向李芳同志学习”系列活动的重要一项,这部由河南大学主创的多媒体音画剧诗《星空》历经多次公演和反复推敲完善,今天惊艳呈现在大家面前。

全剧用《初心》《使命》《抉择》三幕,朗诵、舞蹈、歌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李芳的学生时代、青年时代和中年时代,试图还原李芳老师平凡却不凡的一生,并希望引发观众思考:危险来临的一刹那,李芳老师做出英勇抉择背后的勇气从何而来?

《星空》也给出了答案:不是凑巧,而是必然;不是故逞英雄,而是本性使然,是她在面对人生不同的十字路口时都勇敢抉择的习惯。


去年的教师节前夕,李芳老师被授予“河南最美教师”特别奖和2018“全国最美教师”,她的事迹一次次让全国亿万观众感动、落泪。


而今天,全省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代表齐聚一堂观看《星空》,更是意义非凡。据了解,这次演出之后,《星空》剧组将奔赴北京进行公演——这份属于河南教师的师德力量将再一次让所有人为之震撼。

表彰大会除了《星空》这一大看点之外,还有另外一点与往年不同——刚刚评出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突出贡献教育人物”也参加了表彰大会。

70年的发展历程,名额仅有十几席。份量之重,无需赘言,而他们的事迹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整理好了他们的简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河南省突出贡献教育人物”简介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立群

74岁,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坚守教育战线54年的王立群将大学课堂移至央视大舞台,《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戏曲大会》总能看到他普及、传播传统文化的身影,他让大学课堂走入寻常百姓生活。将一部部、一首首优秀传统经典名作,从大雅之堂“无缝”地送入了家家户户。

在传播文化的背后,是他对教学、科研两手抓的坚持: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高校古委会等多项科研项目,出版专业学术研究专著5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人民日报》等权威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科研之外还出版了《王立群读史记》《王立群读宋史》《王立群智解成语》《王立群品读经典诗词》等20多部普及读物,极大地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王立群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省名誉优秀专家、教育部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



邬江兴

66岁,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作为信息工程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首席专家和带头人,邬江兴积极探索军民融合育人新模式,推动形成以“宽带信息网络”“无线移动通信”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方向专业;深刻剖析军队信息化转型发展人才培养需求,通过设立人才培养改革试验区、加快信息化教学条件建设和一校区集中施训等举措,为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全国率先主导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牵头培育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大学入围全国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 先后培养出以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重点专项专家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作为我国网络与通信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邬江兴先后取得04机、拟态计算、拟态防御等重大原创科技成果,为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和网络安全技术的创新突破做出了巨大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创新团队奖1项等。



李润田

94岁,河南大学原校长

1982年2月至1991年8月,是李润田在河南大学担任校长的时间,这九年半间,他力促河南大学恢复校名、建立河南大学出版社、设立一大批新专业、先后重点培养三批学科带头人、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和加强校风建设,就这样,他在任期内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名“四有”人才,学校也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60多年来,李润田始终立足于学科前沿,积极推进交叉研究和学科融合,在农业地理、乡村地理、资源地理等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是国内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倡导者和奠基者,是现代人地关系论的主要发展者。

李润田先后荣获全国教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并于2009年荣膺中国地理学界最高荣誉“中国地理杰出成就奖”。



吴养洁

91岁,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

吴养洁教授长期从事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研究方向侧重物理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与大环化学、有机合成方法学、有机小分子与超分子的功能化研究、化学生物学,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在他的主持下,郑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1993年被批准设立博士点,1995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在75岁高龄时,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河南省首位“本土”院士。正所谓严师出高徒,他已培养出博士生、硕士生、博士后80多名,其中,他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丁奎岭教授已于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凭借出色的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也先后被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南省科技功臣等荣誉称号。



张玉滚

39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

自2001年中师毕业以后,扎根深山18年,先后教了500多位孩子,培养出16名大学生。18年的艰辛磨练,练就了张玉滚过硬的技能:手执教鞭能上课,拿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他用十八年如一日的坚守,照亮了山区农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他用高尚的品格诠释了新时代师德的内涵,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近年来,张玉滚先后被授予“时代楷模”“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



张效房

99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学教授

张效房1945年从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眼科专业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已74年。他设计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比西方早30余年,他进行的眼内异物摘出研究曾被称为“张效房法”,获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被誉为中国眼科学对世界眼科学的两大贡献之一。他改进简化的白内障手术被中国残联认定为“视觉第一中国行动” 的规范手术方式,对控制白内障致盲起到重要作用。

张效房在教学中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医德教育,培养的研究生大多也都成为国际学术权威。现已99岁高龄的他仍坚持在医疗、教学、科研一线。

张效房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河南省“十大科技功臣”等荣誉。



张 震

56岁,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他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 “融体制、融体系、融课程”“产、学、研、创”的“三融四境”办学模式,带领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成功实现了“从老校区向新校区、从中职向高职、从市级文明单位向省级文明单位”“从千人规模向万人规模、从高职向示范性高职、从大专向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的两次跨越。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卓越贡献人物,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管理人才等荣誉,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曾多次报道。



陈肖纯

57岁,郑州西亚斯学院理事长

1998年,陈肖纯创办郑州西亚斯学院,秉承中西合璧的全新教育理念,让学生、学者在中英双语环境中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交融,采用世界先进的教学内容及方法为中国培养现代化经济建设所急需的高级人才。

陈肖纯先后推动郑州西亚斯学院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所学校开展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机制,实现教师互派、教材互通、学生互换和学分互认,形成文化融合、资源共享的国际化办学思路,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更加优质的资源,推动了河南民办教育事业及国际化教育在河南的发展。

1995年,陈肖纯被美国国务院授予杰出青年奖,后又相继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民办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被郑州市政府评为人才特使。



胡大白

76岁,黄河科技学院董事长

办学35年,胡大白胸怀教育报国的崇高理想,为国家培养了20余万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毕业生,在民办高校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创造多个“第一”,树立起全国民办高校的“里程碑”,引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胡大白非常重视理论研究,主持省级以上课题15项,发表论文60余篇,历经5年主持编纂的《中国民办教育通史》填补了我国教育史学领域没有一部全面系统的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史专著的空白。并且在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期间,提出了多项有关民办教育的议案和建议被采纳。

2017年,胡大白被评为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后又获得大学女校长终身荣誉奖、改革开放40周年影响河南十大教育人物等荣誉。



茹振钢

60岁,河南科技学院教授

从教38年来,茹振钢长期致力于小麦育种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项目20多项,带领小麦科研创新团队分别开展了小麦高产抗病育种、高光效小麦育种及低温敏感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等多项研究。

针对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和生产需求,茹振钢相继培育并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百农矮抗58等小麦新品种,其中“矮抗58”成果截止2019年,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140多亿公斤,实现增产效益300多亿元。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评为“是近30年我国小麦育种取得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1年,茹振钢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后又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农学”学术带头人,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特 别 奖


嵇文甫

(1895年—1963年)

原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学院一院、二院、郑州大学校(院)长

嵇文甫1895年12月17日出生于河南省汲县(今卫辉市)城关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嵇文甫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在五四运动时期,就投身于革命洪流,追求真理,尔后,积极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著名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成为郑州大学首任校长,及历史学系的创始人。

解放后,他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河南省副省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河南大学及郑州大学校长等职,并兼任《历史教学》《历史研究》和《哲学研究》编委,领导创办了《新史学通讯》(即《史学月刊》),为开拓中国哲学史及古代思想史学术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教育战线精心育人,桃李满天下;著述宏富,学风传四海;称学界巨子、教师楷模。



王广亚

(1922年-2015年)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商学院创办人

王广亚毕生献身教育事业,从事教育事业长67年,曾担任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名誉理事长。1993年创办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04年创办郑州商学院。在6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他编撰了涉及教育之道、办学理念等内容的书籍30余部、数百万言,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为海峡两岸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荣获“中国民办教育终生成就奖”“感动中原60年60人”“黄河之子”等殊荣。



李 芳

(1969年-2018年)

原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教师

2018年6月11日下午,李芳在护送学生放学回家途中,面对突如其来的车祸,果断推开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危险留给了自己。4名受伤学生经过救护已无大碍,而李芳却因抢救无效于6月13日凌晨4:40离世。

2018年6月22日,教育部追授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教师李芳“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李芳同志学习。2018年7月,因乡村女教师为护学生以身挡“飞车”事迹,入选中国好人榜。同年9月,荣获2018“全国最美教师”称号。河南日报推出长篇报告文学《岭上开遍呦映山红》,追记李芳老师。



李 涵

(1961年—2017年)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原校长

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十佳校长等多项荣誉称号。在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任职期间,坚持“让每一个孩子阳光灿烂”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德育创新,探索实施有效教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有效学习、快乐成长。中国教育报和人民网曾对李涵做过专访《李涵谈“我们需要怎样的基础素质教育”》。


集 体 奖

郑州市教育局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

郑州市教育局始终坚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把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工作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最大程度地满足随迁子女的就学需要,不断提升随迁子女的就学质量,切实增强了随迁子女的教育获得感。据统计,每年郑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数量占全市总入学人数的40%。

关注豫教了解更多前沿资讯

责任编辑:龚伊诺


Copyright © 豫教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02558号